
新冠肺炎疫情從2月底在全球快速蔓延,引發(fā)全球金融市場大幅震蕩,風險急劇惡化。進入10月以來,疫情不僅沒有減輕,反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各個國家經濟情況不容樂觀,不顧疫情反撲嚴重,強行經濟重啟反而觸發(fā)了新冠疫情的二次爆發(fā)!尤其是印度這個國家,不僅日增量大的嚇人,連經濟崩盤也迅猛無比,據悉,按照印度當下新冠病例增長速度,大有趕超美國,成為“新冠第一國”的架勢。

據Mike外貿說獲悉,作為“新冠杯”第二把交椅,印度表現得更是讓人窒息,此前,印度每天確診人數近10萬,最近印度當地專家通過數字模型對印度疫情走向的預測,印度疫情目前實際狀況遠比明面數據來的更加嚴重,通過血液調查估計,目前被感染的人數已經是印度總人口數的14%左右,同時這一人數在明年還將進一步增長。而導致印度疫情不斷惡化的主要原因,也與印度公共衛(wèi)生系統(tǒng)力量嚴重不足有關,目前能夠大范圍生產檢測試劑并在大城市中進行篩選,已經是不少醫(yī)療人員的竭盡所能,一些偏遠地區(qū)和大型貧民窟的流動人群根本沒有檢測的可能,只能在發(fā)現之后使用封鎖進行隔離。這也就導致對于目前已經陷入崩潰局面的印度醫(yī)療體系來講,估計很難支撐到明年。近年來,由于國內人工成本暴漲,以及中美之間的貿易關系反反復復,導致前幾年大量低端紡織品訂單轉移到了東南亞、印度等國家。印度的勞動力十分廉價,相對應的制造成本都不高,因此許多歐美企業(yè)都跟印度企業(yè)合作,然而由于疫情在全球的沖擊,使得印度遭受到了重創(chuàng),許多大型的紡織企業(yè)最終都無法正常向歐美企業(yè)交貨,這也導致了印度流失了大量的紡織業(yè)訂單。由于印度當地多家大型出口紡織企業(yè)受到疫情的影響,接到的訂單無法正常生產,訂單難以交付,不得不將大量訂單轉至中國工廠生產,甚至有部分企業(yè)開始在中國直接采購。從印度轉到中國的訂單中,毛巾、床單等產品訂單量較大,一些接到印度“回流”訂單的工廠預計,現在的訂單數量已經排到2021年5月。也就是說,印度制造業(yè)的訂單正轉移至中國。比如,浙江金華一家企業(yè)今年6月突然接到了此前原本應該在印度生產的西班牙ZARA幾十萬條桌布的長期訂單。目前,中國許多紡織企業(yè)的訂單已經排到明年5月。印度紡織工業(yè)聯合會(The Confederation of Indian Textile Industry,CITI)在7月致印度央行行長達斯的一封信中表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本財年總體需求量預計大跌25%~50%。在這種需求量的影響下,有25%左右的紡織廠和制衣廠可能將永久性關閉,導致成千上萬的人失業(yè)。印度服裝制造商協(xié)會(CMAI)也在今年表示,如果沒有政府的支持,紡織業(yè)可能會裁員1000萬人。印度紡織工業(yè)聯合會表示印度的紡織業(yè)是資本密集型產業(yè),但長久以來利潤一直相當低薄,由于在過去幾年里,印度經濟增速下滑,他們一直在苦苦支撐,未來兩年的日子恐怕將更加難過。而對于印度制造,英國《金融時報》亞洲版主編皮林稍早前分析,印度制造沒有良好的聲譽。就連印度人自己也看不起本國產品,印度制造所謂的“拼湊式創(chuàng)新”是物資稀缺的產物——印度人把零件用膠帶、顏料和祈禱拼湊在一起,印度制造名字取得響亮,但卻像是“海市蜃樓”!阿里巴巴國際站發(fā)布的數據顯示,從5月份開始,中國面料及紡織原材料訂單數增長超100%;服裝行業(yè)訂單數同比增長200%以上;10月14日,商務部公布我國2020年1-9月外貿運行情況,前三季度,我國進出口總額23.12萬億元人民幣,增長0.7%,累計增速轉負為正,且進出口、出口規(guī)模均創(chuàng)歷史同期新高。
據了解,印度是全球最大的產棉國、全球最大的黃麻產國、全球第二大絲綢生產國、其紗線產能占全球22%。2019年,印度紡織服裝市場的規(guī)模在2500億美元左右。紡織服裝業(yè)也是印度最大的外匯收入來源之一,該行業(yè)占印度出口總收入的15%左右。2000年至2018年期間吸引了價值29.7億美元的外國直接投資。不過,疫情發(fā)生后,印度在防控方面做得不太理想,導致產業(yè)鏈受到極大沖擊,印度很多工廠沒有辦法如期開工,于是越來越多的紡織訂單被取消,或者轉向中國等國家。
目前,中國仍是印度最大的貿易伙伴,2018年印度對中國的出口總額約90億美元,而從中國進口的則高達617億美元,貿易赤字近527億美元。其中,印度的紡織品及原料出口額為18.4億美元,占其對中國出口總額的11.1%。
和其他國家不同,中國既有原材料,也有大量的化工原料,供應鏈完整,這也成為印度訂單回流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時,中國具備高度的工業(yè)自動化,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訂單,而且通過機械化批量生產,不考慮原料供應等環(huán)節(jié),生產成本也會更便宜。
商務部外貿司負責人談前三季度外貿數據; “從運行和成效看,前三季度我國外貿回穩(wěn)向好、好于預期,貢獻增強,富有活力。” 針對1至9月我國進出口數據表現,商務部外貿司負責人14日作出這樣的評價。在商務部外貿司司長李興乾看來,當前外貿形勢特點之一是“回穩(wěn)向好”,其中,“回穩(wěn)”的顯著表現是“雙升”,即貿易規(guī)模和國際市場份額雙雙提升。
印度紡織業(yè)的主要產品包括棉紡品、人造纖維、毛制品、絲織品、黃麻制品、手織品、地毯、手工藝品及成衣等。據印度紡織部年度報告介紹,紡織業(yè)在印度GDP中占比2%,貢獻了7%的工業(yè)產值。
紡織業(yè)也是印度最大的就業(yè)來源之一,直接就業(yè)人數超過4500萬人,另有6500多萬人在相關部門工作,其中包括大量婦女和農村人口。紡織部指出,手織機、手工藝品和小型電動織布機為主導的傳統(tǒng)紡織業(yè)是印度農村和半城市地區(qū)數百萬人的最大就業(yè)來源,同時占全國紡織品總產量75%以上。2018-2019財年,紡織服裝產業(yè)在印度總出口中的份額達12%,在全球紡織品和服裝貿易中占有5%的份額。印度紡織品的主要目的地是歐盟成員國和美國,占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的43%。在具體產品方面,印度棉花種植面積居世界首位,棉花種植面積約1258.4萬公頃,約占世界面積的36%。印度也是僅次于中國的世界第二大絲綢生產國和全球最大的絲綢消費國。對于這一重要產業(yè),印度總理莫迪亦將其視為實現印度自力更生的關鍵。他在10月3日強調,政府將特別關注紡織業(yè)的技能提升、財政援助,并將該行業(yè)與最新技術相結合。他補充說,在國內,紡織業(yè)是印度提供就業(yè)機會最多的行業(yè)之一。在國際上,紡織品也有助于與世界建立貿易和文化關系。印度的棉花和絲綢有著悠久而輝煌的歷史,在紡織業(yè),人們可以看到這個國家的歷史、多樣性和巨大的機遇。
但突如其來的疫情和經濟停擺讓紡織服裝業(yè)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對于印度疫情情況,很多印度人都認為不真實:真實情況會更加嚴重,因為印度那么多窮人和貧民窟,檢測出來也不會給予治療也沒法隔離,那檢測了有什么意義?并且印度人嚴重缺乏檢測手段。而對于印度窮人來說,相比病毒,饑餓才是他們最大的威脅。
雖然很多國家受疫情影響,導致訂單外流,中國供應商飽餐了幾頓,但是疫情長期肆虐,對于全世界來說,都是無比危險的,尤其是當下已經取得“基本勝利”的我國,大家應該在日?葱侣剷r經?吹酵鈦磔斎氩±嗌俣嗌,希望未來某天,我們再也看不到“新冠肺炎”病例消息,世界上的每個人都能摘下口罩,像以前一樣自由自在地生活!
長和運提供以下服務:
1、提供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DHL|UPS|TNT快遞服務;
2、提供全球2200多個港口拼箱/整柜(CIF/FOB)到港業(yè)務;
3、提供美國、歐洲、澳洲、新西蘭、加拿大、中東、俄羅斯、印度、東南亞(菲律賓、印尼、馬來、新加坡、越南、柬埔寨、泰國)等雙清(DDP/DDU)到門服務。
3、提供 歐 美 東南亞等國家口罩、額溫槍、防護服到門,提供上門取貨發(fā)貨,雙清到門服務。
你的業(yè)務專員:微信/TEL:13302988009 QQ:2517531192 Eric
